說起屏東東港,很多人先想到黑鮪魚或櫻花蝦,但對我來說,東港飯湯才是真正藏在街角的寶藏。上次去東港找朋友,他帶我去華僑市場旁的老店,中午時分人潮擠得水洩不通,老闆一邊舀湯一邊喊「飯湯嘍!」,那熱氣騰騰的畫面至今難忘。這碗看似簡單的湯泡飯,其實藏著東港人對海洋的依戀。

什麼是東港飯湯?簡單說,就是把煮好的白飯倒入熱湯裡,加上魚丸、蝦子、肉絲等配料,湯頭通常用魚骨或大骨熬製,喝起來鮮甜順口。但你知道嗎?它和一般的湯泡飯不太一樣,米飯不會爛糊糊的,反而保持一點嚼勁,配料也多到像在挖寶。

東港飯湯的歷史:從漁夫便當到地方招牌

為什麼東港會有這道料理?老一輩的東港人說,早期漁民出海捕魚,為了方便攜帶,就把飯和湯分開裝,到了船上再混合吃,既能填飽肚子又不怕飯粒泡爛。後來漸漸演變成街邊小吃,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東港飯湯

我問過當地八十多歲的阿嬤,她笑著說:「阮囝仔時陣,飯湯是窮人吃的啦,現在反而變成觀光客必點。」的確,過去食材沒現在豐富,可能只有幾片魚板和青菜,現在卻加入櫻花蝦、鮮蚵等高級料,一碗五十元就能吃到滿滿海味。

不過要注意,東港飯湯和台南的飯湯有點不同。台南的湯頭偏清淡,東港的則因為靠海,湯底常用魚骨或蝦殼熬煮,味道更濃郁。上次我試了台南版本,覺得少了那股海洋的鮮勁,個人還是偏好東港的風格。

東港飯湯的靈魂:湯頭與配料解密

一碗好的東港飯湯,關鍵在湯頭和配料。湯底通常用狗母魚丸、旗魚骨或豬大骨熬上數小時,直到湯色乳白。配料更是豐富,基本款有:

  • 魚丸(狗母魚丸最常見)
  • 蝦子(新鮮火燒蝦最對味)
  • 肉絲(豬肉絲醃過後更香)
  • 高麗菜和芹菜珠
  • 油蔥酥提香

高級點的版本還會加櫻花蝦、鮮蚵或小卷,讓整碗飯湯看起來像小型海鮮拼盤。我個人最愛加點辣椒醬和烏醋,酸辣感能平衡湯頭的鮮甜,不過在地朋友笑我「破壞原味」,可見吃法各有擁護者。

為什麼東港的飯湯特別鮮?秘密在於用料新鮮。東港是漁港,很多店家直接向漁船取貨,像華僑市場旁的「阿霞飯湯」,老闆每天清晨就去挑魚,他說:「不新鮮的魚熬湯會有腥味,俺不敢用啦!」這種堅持讓他們的東港飯湯回頭客超多。

嚴選東港飯湯人氣店家:從市場到老街

來東港吃飯湯,該去哪家?我整理了幾間在地人常去的店,有的環境簡單但味道地道,有的則是觀光客必訪。不過要提醒,每間店的營業時間可能變動,最好出發前先確認。

店名地址營業時間推薦理由價格範圍
阿霞飯湯屏東縣東港鎮新生三路華僑市場內06:00-14:00(週一休)湯頭鮮甜,配料給得大方,蝦子超大隻60-80元
林記飯湯屏東縣東港鎮光復路二段56號05:30-13:30(週日休)傳統做法,油蔥香濃,適合喜歡古早味的人50-70元
東港飯湯老店屏東縣東港鎮中正路一段128號06:00-15:00(無休)環境乾淨,可加湯加飯,適合食量大的人55-75元

我個人偏愛阿霞飯湯,雖然位置在市場裡有點難找,但他們家的湯頭真的沒話說。上次帶台北朋友去,他原本嫌環境吵,吃一口後立馬閉嘴,還外帶兩碗回飯店。不過要注意,他們生意很好,中午過後可能賣完,建議早點去。

林記飯湯的優點是開得早,適合清晨趕路的漁工或遊客。我有次早上六點去,已經坐滿人,老闆娘忙到沒空聊天。他們的飯湯偏鹹一點,可能為了配合勞動人口的口味,但我覺得單吃剛好,不用再加調味料。

東港飯湯老店則比較現代化,環境明亮,還有冷氣。適合帶長輩或小孩去,不用擔心市場的悶熱。不過我覺得他們的湯頭稍微淡一些,可能為了迎合大眾口味,少了點傳統的濃郁感。

東港飯湯的隱藏吃法與常見問題

第一次吃東港飯湯可能會疑問:該怎麼吃才道地?其實很簡單,先把飯和湯攪勻,讓米粒吸飽湯汁,然後配著配料一口口吃。在地人通常會加點胡椒粉或烏醋,但建議先試原味再調整。

東港飯湯和一般湯泡飯有什麼不同?

最大差異在湯頭和米飯處理。一般湯泡飯可能用清湯,米飯容易軟爛;東港飯湯的湯底熬得濃郁,米飯通常煮得稍硬,泡湯後還能保持口感。配料也更豐富,海鮮料佔大半,吃起來更有滿足感。

東港飯湯可以當早餐嗎?

當然可以!很多東港人從小吃到大,當早餐吃飽足又暖胃。像林記飯湯清晨五點半就開門,不少漁工出海前會來一碗。不過對於習慣清淡早餐的人,可能覺得負擔較重,建議搭配一杯茶解膩。

素食者能吃東港飯湯嗎?

傳統東港飯湯幾乎都有海鮮或肉類,純素較難。但有些店家提供蔬菜版本,例如只用高麗菜、豆皮和素丸,建議點餐前先詢問。東港飯湯老店曾推出過素食款,但味道和傳統差異大,我試過覺得少了鮮味,可能不適合追求原味的人。

除了基本吃法,東港人還有個隱藏版習慣:把飯湯配油條吃。撕一小塊油條泡進湯裡,吸飽湯汁後入口,脆中帶軟的口感很特別。我第一次試時覺得油條有點搶味,但多吃幾次後反而上癮,現在去東港必點油條搭配。

自己做東港飯湯?在家復刻在地味

如果想在家試做東港飯湯,其實不難,關鍵是湯頭和配料新鮮。基本步驟如下:

  1. 熬湯底:用魚骨(如旗魚骨)或豬大骨加水熬煮2-3小時,過濾後備用。
  2. 準備配料:魚丸、蝦子、肉絲先川燙,高麗菜切絲。
  3. 組合:湯底煮沸後加入配料調味,最後倒入煮好的白飯即可。

我試過自己做,但總覺得少了點「鍋氣」,可能因為家用爐火不夠旺,湯頭沒那麼濃白。後來乾脆買東港店家冷凍包,加熱後味道接近八成,適合解饞用。

要注意的是,米飯最好煮得稍硬,以免泡湯後太爛。也有人用隔夜飯,但我覺得新煮的飯香氣更足。配料部分,如果買不到狗母魚丸,可以用其他魚丸替代,但風味會略有差異。

上次我在家實驗加櫻花蝦,結果蝦子煮太久變硬,整碗湯帶苦味。朋友笑說:「你這不是東港飯湯,是實驗失敗品啦!」所以建議初學者先從基本款練起,別亂加高級料。

東港飯湯的文化意義:不只一碗湯飯

對東港人來說,東港飯湯不只是食物,更是生活記憶。每年東港迎王祭典時,廟方會準備大鍋飯湯給信徒和遊客,稱為「平安飯湯」,吃了保平安。我有次參與祭典,凌晨三點就跟著人群排隊,那碗熱騰騰的飯湯下肚,瞬間驅散寒意,比什麼營養品都有效。

現在很多年輕東港人北上工作,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去吃碗東港飯湯,說這是「家鄉味」。我台北朋友嫁到東港後,原本不習慣飯湯當正餐,現在卻每週必吃,還學會自己熬湯底,可見這道小吃的魅力。

不過老實說,東港飯湯也不是人人愛。我有個朋友討厭湯泡飯的口感,覺得「飯不像飯、湯不像湯」,每次去東港都跳過這道。但對於喜歡鮮味和飽足感的人,這碗飯湯絕對是屏東之旅的亮點。

下次你去東港,別只衝海鮮餐廳,試試街邊的東港飯湯吧!記得早點去,挑人多的店準沒錯。如果時間夠,還可以搭配東港肉粿或雙糕潤,來個在地小吃巡禮。說不定你也會像我一樣,從此愛上這碗海洋滋味的飯湯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